嘉陵区非遗舞蹈《维桑与梓》惊艳亮相南充市元宵展演
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对继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要求。尚好桑茶制作技艺是四川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嘉陵区文化馆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式发展作为目标,努力探索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路径,以非遗+舞蹈的形式创作文艺精品《维桑与梓》,旨在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和凝聚力,为讲好嘉陵故事、展示嘉陵名片作出嘉陵文化贡献。
正月十五闹元宵,嘉陵江畔春意浓。2月12日晚,由南充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主办,南充市文化馆、南充市歌舞剧院承办的2025“嘉陵春江闹元宵”南充市群文精品文艺展演在南充大剧院举行,舞蹈、音乐、戏剧、曲艺等形式多样的精品文艺节目齐上阵,为在场观众奉上了一场欢乐喜庆的文化盛宴。
由嘉陵区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选送、嘉陵区文化馆表演的非遗舞蹈作品《维桑与梓》首演取得圆满成功。
演出前期,创作团队经过四个月倾力打造,深入了解嘉陵区的历史文化、地理环境、民俗风情以及桑茶种植、采摘、制作的全过程, 从嘉陵区的自然风光、人文历史中提炼出“蚕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两个核心主题,将非遗元素与舞蹈艺术完美结合。
《维桑与梓》以桑茶的生长周期为线索,分别形成“春种”“夏长”“秋收”“冬藏”四个篇章,每个篇章中融入茶艺表演、蚕农劳作等非遗元素,提取桑茶种植、采摘、制作过程中的经典动作,进行艺术化处理,形成具有表现力的舞蹈动作。
同时,嘉陵区文化馆特邀国家高级茶艺师白伟琼、陈娜和手工制茶师张冬斌参与表演,全方位展示嘉陵非遗文化魅力。
《维桑与梓》主创人员、嘉陵区文化馆馆长余杰向笔者介绍:南充市嘉陵区有千年栽桑养蚕史,源远流长的蚕桑文化,在嘉陵区得到了完美的传承。作为“中国桑茶之乡”,嘉陵区立足桑产业资源优势,成功申创以“桑”为主导产业的省五星级现代农业园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维桑与梓》出自于《诗经·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桑梓代表着我们的故乡,它倾注着嘉陵儿女对故土的深情与热爱,表达出嘉陵儿女建设现代化宜居新嘉陵的壮志与决心。通过精彩的演出,让观众感受到中国桑茶之乡的独特魅力和非遗文化的深厚底蕴。
免责声明:内容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读者请有甄别的使用;如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发布30日内与【大众艺术报网】在线客服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