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 加入收藏 ] 以人民大众为重心的艺术类信息门户网站!
大众艺术网收藏频道
所在位置: 首页 > 收藏 > 详情
金代磁州窑白地填黑芍药纹镜盒
发布于:2018-08-16 15:36 编辑:苏花 来源:收藏快报

在河北邯郸中国磁州窑博物馆,笔者邂逅了一组花卉纹瓷器。它们历经千百年依然繁美似锦,独有一种岁月沉淀之后的“芬芳”。林林总总的花卉纹瓷器中,我尤其喜欢这件金代白地填黑芍药纹镜盒(见图)。

镜盒,是古代放置铜镜的容器,是随铜镜出现应运而生的。铜镜的历史,可追溯到三千年前的商周时期,当时的铜镜主要作为礼器,至东周时期为王公大臣整理仪容所用,直到秦以后才逐渐的平民化,走入千家万户。因此,早在两周时期,就出现了盛放铜镜的长方形漆盒,以后历代皆有用盒装镜的习惯。至宋金时期,铜镜虽然已经较为普及,但对于平民百姓来说,铜镜依然是一种奢侈品,自然要用精致的镜盒来保存。中国考古史上,镜盒属于十分罕见之物,存于后世的磁州窑镜盒,更是寥寥无几。磁州窑中的镜盒珍品,除中国磁州窑博物馆这件金代白地填黑镜盒外,另一件金代铁锈花镜盒收藏在南京博物院。元代以后,再无镜盒类瓷器出土。至于其消亡原因,究竟是因为这种瓷器易碎,还是因为铜镜的使用开始减少,或是婚嫁风俗的改易……目前尚无定论。

这件金代白地填黑镜盒,高5.1、直径21.3厘米。镜盒做工极为考究,这件镜盒的盒盖表面,又可分为内圆和外圆。外圆,由曲带形连续回纹构成,这种纹饰俗称“富贵不到头”。连续回纹内,以双勾填地的技法绘制出两枝首尾相对的并蒂折枝芍药,芍药姿态生动,刻画工整细腻,花蕊和花叶上的筋脉清晰可见,它们自由伸展、首尾呼应,富丽和谐。更令人叫绝的是,盒盖与盒身的合缝处,绘有几道简化的卷草纹,只有把上下卷草纹对齐成图,镜盒才会严丝合缝。如此巧妙的设计,真可谓匠心独运。

余下全文

免责声明:内容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读者请有甄别的使用;如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发布30日内与【大众艺术报网】在线客服联系。